当耳边响起飞机轰隆隆的滑行声时,Fenix与贡嘎山的故事就停在了那里。从8月18日持续到26日的九天产品体验仿佛一场梦,但却深刻的挥之不去,每一天都像电影画片似的,反反复复的在脑海中放映。
第一天
初入成都
古语有云: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当一群拼搏在深圳的人儿落地在天府之国时,犹如被清风拂过。错落有致的建筑,可以一眼看到远处屋顶的花房;宽阔的马路不是很堵,路边是一家接一家的馄饨店、火锅店;晚间街边搓麻(将)的、乘凉的、吃烧烤的……这样闲适的开头让我们一时错以为这是一趟安逸的产品体验。
第二天
入藏
早早的起床,昏昏沉沉的坐了近六个小时的大巴,一口气上到了海拔3070米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
傍晚唱着康定情歌,一行人在绵延的高山公路上轧马路,就像青涩的大学时代。(高原天黑的晚)
轧完马路后一群人陆陆续续的回到院子里,就着远山白雪、蓝天白云在院中吃起了长桌饭,热闹的像个大家庭。
夜晚是属于电影的,领队以帐篷为幕布放起了登山家阿左他们登贡嘎山的纪录片。一群人穿着棉袄、冲锋衣,抱着保温杯,坐在小板凳上惊叹他们的勇敢,也为Fenix头灯全程为他们照明指路而自豪。
第三天
高反之爪
从这天开始,安逸与“田园风光”不在,信号也不再有。天蒙蒙亮时,独栋的藏族民宿里就窸窣有了响声,准备早饭、排队上厕所、打包一天的生存物资、收拾行李……
天彻底光亮后,一群人提包挎杖(登山杖)冲向高山。
那日,步行约23公里,爬升1000多米,到达营地时大家就像病恹恹的小鸡。大帐篷外是冷山寒月,河对岸遥望嘉子峰,帐篷内不少同伴在和高反、寒冷、疲惫作斗争。每一位刚进帐篷的伙伴都能接到早到者递上来的红糖姜茶与关怀,一杯一杯饮下的既是暖身的茶,又是暖心的情。
因为白日里千米的爬升和长距离的行走,这一夜注定是难熬的一夜,飒爽似钢枪的女子因为高反痛红了双眼,双目含泪;月跑量百公里的长跑健将在帐篷外吐到呆滞;一路上撒欢的95后活力小姐姐吃了头痛药后揪着睡袋辗转反侧……
第四天
继续走?回深圳?
露营在外的睡眠向来不易深,是帐篷内过于狭小、是帐篷外的轻语声、是一夜未眠……反正早饭时大部分人精神不佳,Fenix赞助运动员韩子君从专业的登山角度建议部分高反严重的伙伴可以调转方向下山(中国南北坡登顶珠峰的第一女性),岑总、苏总等体力、精神好的同伴也询问高反严重的伙伴是否要单独撤退。
测血氧、倒热水、帮忙打包行李……大部队在他们做这些的时候已经拔营陆续出发了。不少人都以为他们几个已经下撤回康定,转向深圳了。直到在日乌且垭口附近,大部队以勒多曼因峰为背景拍合影时看到远处几个熟悉的衣服——是他们!他们没有回去!那个走在最前面给他们拍照的不是岑总吗?
没有人掉队,没有人撤退,真好!
第五天
崖路之上走泥丸
昨日在日乌且垭口中间梯队迎来了一阵突如其来的冰雹,本以为只要翻过那个近70度垂直的垭口后就会迎来明媚的天气,结果垭口背后是连绵一天的大雨,大家接着在淤泥地里饥饿行走十几公里,所有人的裤子和鞋子湿的一塌糊涂。
所有人都希望今天是一个火辣辣的艳阳天,晒干身上湿哒哒的鞋和衣。然,贡嘎山神好像下定决心来一场肆虐的磨砺。昨日未干的泥土地加上时不时的雨水,一整天不见干爽。山与山之间更是由一溪连接,每过一座山,就要渡过一条小溪。颇有“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之势。
第一梯队在下午3点就到达贡嘎寺调整状态,最后梯队的最后一人雷姐姐在下午6点左右到达。雷姐姐从进入高原第一日开始,身体每个细胞就写满了拒绝符号——吃了高反药还是高反到头痛,每爬一个坡就一口大喘气,最后还遇到身体不适期!即使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到达营地,但从未放弃过。
这一日倒数第二个到达的是我,因为鞋子磨脚,在泥土的芬芳、青草的气息、淡淡的马粪中赤脚走完了全程。这一日,如何走过十几公里的已记得不是很清楚,但仍记得远在寺门口就上来接我的领队,屋门前为我拿拖鞋、脱包拿雨衣、接登山杖的伙伴们,踏进屋内大家的询问、备热水、给暖宝宝、微笑……忍了一路的泪就这样彻底化了。
第六~九天
狼人杀了解一下
过了贡嘎寺后的行程就显得轻松愉悦了:子梅村民宿里乘着日光狼人杀,贡嘎山车神在羊肠小道上绝尘而去,巴王海愉悦的拍拍拍,草科鸡的清新美味,成都深夜庆功、火锅、烧烤……
大家好的就像一家人,平时工作上很少接触的人也在一桌上斗智斗勇的狼人杀,工作中看起来比较严肃的“老总”们也平易近人的像隔壁家的大叔,男生绅士到自带光环:帮忙背包、提包、打包、鼓励落后者……
只恨时光太快
偷得浮生半日闲
第十天
再见
“洪浪北……”
熟悉的粤语地铁报站突然蹿进耳中,贡嘎行后的第一个工作周已经开始了。大家又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了,表面看上去大家只是黑了不少,但我知道更多的改变是在更里面。对自己、对同事、对公司、对户外、对……
再见亦是再相见
为严酷环境而生
从未想过停止!